●特性:
胡瓜品種多達20餘種,從外形大致分為大胡瓜、小胡瓜,其中小胡瓜又稱「小黃瓜」。小黃瓜果體易彎曲,表面有疣狀突起,
上被毛或刺,有白刺貨黑刺,熟果由深綠轉黃白或黃褐色;種子白色橢圓狀長卵形。果實為主實部位,肉嫩多汁,可生食或熟
食,為夏季清熟食之上等果菜。
●品種: 群燕、喜燕、鳳燕、中市252號。
●主要產地:
3~11月產地在苗栗、台中、南投、台南、花蓮等縣境。12~2月產地在高雄、屏東縣。
●栽培重點:
小黃瓜性喜溫暖至高溫,生育適溫20~30℃,低於10℃或高於35℃生育不良。繁植用播種法,種子發芽適溫25~30℃,本省播種
適期:北部3~9月,中部及花蓮地區2~10月,南部及台東地區1~10月。可採用直播或育苗後再移植瓜田栽培。
栽培土質以肥沃適潤之壤土最佳,排水、日照需良好。莖蔓延伸長後,需設立支柱或拉綱供其攀援,摘除主蔓4節以內之雄花,
5 節以上開始留果,主蔓伸長超過22節需加以摘心;並可利用乙烯來促其開雌花。整地時需預施腐熟堆肥作基肥,成長期間每
15~20天追肥1次,共4~5次,各種有機肥料或三要素複合肥料均理想。
●營養成分:
蛋白質、脂肪、醣類、纖維、灰分、維生素C14、鈉、鉀、鈣、鎂、磷、鐵、鋅。
|